戎国强:“泡面知识”配称知识吗
据《东南快报》报道,近日,福州一中高三学生王同学被美国名校罗切斯特大学录取了,他的同学把录取通知书截图发到上后,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爱吃泡面也成了被录取的理由!可能这也是该同学要晒这份录取通知的原因。有人将录取通知书翻译成中文:
由于我们更强调自主独立的精神所以我们不同于其他的大学院校,委员会和我审核你的申请更多于你的成绩和分数。我很高兴你已经准备好投入你未来的独立生活、更深入地钻研兴趣爱好以及学习你所热爱的事物在得知你对泡面的狂热以后,辅导员推荐了你
通知书中的我应该是这份通知书的签发人。学校通知书以我的名义发出,是鼓励个人主义,还是强调个人对此事负责?该报道写道:想必不少读者整个世界观也都被颠覆了吧?那么,具体地说,泡面狂颠覆了什么呢?
首先被颠覆的是知识观。王同学小时候为图方便经常吃泡面,形成了对方便面的爱好。有一次在新加坡吃了当地的泡面后,好吃到有一种整个世界观都被颠覆了的感觉。此后,韩国、日本各个国家的泡面他都要尝一下,亚洲各个品牌的泡面基本都吃过一遍。热爱泡面、了解泡面到这种程度,跟泡面有关的知识就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知识系统。但是,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中,泡面是没有资格进入正规的知识系统的,连业余爱好都算不上,只是一种玩闹;而美国人竟然鼓励王同学更深入地钻研你所热爱的事物!
那么,泡面知识有什么用呢?难道你以后要开食品厂,还是要卖泡面?传统的知识观最讲究学以致用,而且是中医吃啥补啥式的学和用;但是,获取知识的方法、路径,对学生来说,其实是一种更重要、更有价值的知识和能力,这个知识和能力,是从事各种行业都需要的。更进一步,王同学从积累泡面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探求知识的兴趣,以及拥有一个独特知识系统后的自信,这份兴趣和自信,是深入钻研知识和学问的持久的动力;而刻板的、标准化的知识生产线只能遏制、扼杀对知识的兴趣,更谈不到自信心的培养。
对教育现状不满者,都会从王同学被录取一事想到尊重个性。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在中国教育的语境中,尊重个性这句话里总包含着一种宽大为怀的意味,个性差不多是调皮,不听话、刺头的代名词,尊重个性显得很勉强,很不情愿,是大人不记小人过;个性的正面价值不高,同理,泡面知识也不会被当作正经的知识看待。
对泡面知识和学生个性的评价的差异,其本质是两种教育理念的差异。把学生当作目的,教育为学生成长服务,就会真正尊重学生,珍视学生个性。学生个性其实是一种非常难得的教育资源,它构成了教育资源的多样性、丰富性;这是一方丰饶的土壤,让学生互相激发学习兴趣,互相汲取成长所需要的养料;其中就包括泡面知识。而在标准化其实是僵化的教育环境里,学生像养鸡场里鸡产蛋一样生产分数,而学校(教育者)从分数里获得升学率、职位、职称等各种成绩;凡不符合标准的知识,如泡面知识,自然没有资格为升学率作贡献,也就不会被当作正能量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