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贻骅为患者讲解肾结石相关知识。
红网时刻新闻11月28日讯(通讯员*雅兰)得了肾结石后,很多患者都想通过小便将结石排出体外,尤其是当看到小便中有尿出“沙子”,就以为结石排出、结石病好了,以后可以不用再担心了!但事实真是如此吗?今天,我们就特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张贻骅来为大家答疑解惑。
一、什么样的肾结石可以通过小便排出体外?
众所周知,肾结石作为泌尿系结石的一种,它是有一定几率可以随着尿液,从肾脏通过输尿管、膀胱后经尿道自然流出体外。那究竟什么样的肾结石,能有几率自排呢?
对此,张贻骅表示:“受输尿管管径的限制,临床上,我们通常把6mm作为能否自排的一个分界线。即如果结石直径小于6mm且未引发梗阻、积水、无输尿管狭窄等情况下,则认为它是有一定几率能自排。”
同时,对于这类符合自排体征的结石患者,一般还会建议他们通过以下2种方式,来提高结石自排几率:
1、多喝水,每日饮水量保持在-ml左右。只有饮水充足,尿量和排尿次数才会有所增加,这样在尿液的冲刷作用下,才能起到促进结石顺利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的作用。
2、多运动,尤其要多做一些跳跃性的运动,如跳绳、跑步、爬楼梯等。因为这类高频次的运动,可以使结石借助重力和惯性的作用,来促使其向下排出,达到排石目的。
二、那如果小便尿出了“沙子”,是不是就“一了百了”了呢?
看到这,很多人可能会想,那是不是多喝水、多运动后,如果发现小便有尿出了“沙子”,就意味着结石已经排出,以后可以不用再担心结石病了呢?
如果你也这样想,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张贻骅解释道,小便排出了沙子样的颗粒物,只能说明有排石迹象,但并不意味着体内的结石就全部排干净、可以“一了百了”。此时,更重要的是,医院做泌尿系彩超检查,了解体内结石情况。
如果检查结果显示泌尿系统内已无结石残留,那么后续需要做的是每3-6个月定期体检复查一次,并在日常生活中做好生活饮食管理,如多喝水、少吃高草酸、高嘌呤的食物等,来积极预防结石再生。
要是发现体内仍有结石残留,则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来采取相应措施:
情况一,残余的是符合自排体征的小结石,那么可继续采取保守治疗的方式,保持多喝水、多运动的良好习惯,来促进自排。同时定期来院随访观察,以便医生及时了解结石病情发展,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治疗方案。
情况二,残余的结石大于6mm,或是有引发梗阻、导致肾积水等情况,已达手术指征时,那么就应及时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处理。若结石小于1厘米且符合体外碎石指征,可行体外碎石治疗。若结石大于1厘米,则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无创或微创的手术方式进行取石。
最后,医院专家温馨提醒,对于肾结石的治疗,不管是小结石还是大结石,医生的参与都必不可少。千万不要以为结石有自排几率,就心存侥幸、盲目坚持自排,最后反而导致治疗不及时,使病情加重而引发严重并发症,威胁肾脏功能和生命安全。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