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多数人对于中西医的看法都是西医快,中医慢,西医看重病,中医重调理。这也是我多年前一直秉承的看法,直到我接触到传统文化,回过头来看中医,才发现自己原来的认识是多么浅薄。所以我想,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并不懂医学的中国人,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为中医正正名,理理脉。
我绕过所有中医学院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没有注释的《易经》,晦涩难懂的文字,深奥的道理,莫名其妙的数字,让我难以接受,若不是被“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两句话和“介石”这个名字打动,恐怕是没有翻下去的欲望的。翻着翻着,慢慢发现了许多中国思维的根源。一次网络上的一个视频,提到《*帝内经》突然发现《*帝内经》中思维和《易经》思维一样,于是,我翻开了《*帝内经》原文。依然是看不懂的文字,可看过《易经》后发现,即使不懂原文,文中的道理却是显而易见的,都是我们生活中的道理。如“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就是我们常说的“天人合一”的道理。
我不懂医理,不懂人体,不懂解剖,但我知道,中医不是治病,而是治人,是调整人的阴阳平衡,以使人顺应天意,颐养天年。因此,古代的医生就是巫师,能算卦,能驱邪,能治病。医生能从你的身体表现知道你的寿命,知道你的元阳足不足,是不是能长寿。如果元气不伤,你的小毛小病都是阴阳暂时失调所致。
比如你感冒了,头疼脑热,找医生看病,中医的思维不是去病的表征,而是找病因纠偏,去风邪,驱寒气,除暑湿,让你身体的阴阳运行平衡,或是动力不足借药力推一把,让你的身体调整恢复到从前的平衡。西医是看病,是把病这一表征去掉,发烧我给你退烧,头疼我给你止疼,有炎症我给你消炎,至于你留不留病根,对不起,那不是我考虑的,反正你是又医院。
有人会说,那都是小问题,中西医都能解决,你能解决了癌症和心脑血管这些大病么?我暂且不说中西医对人体的不同后果,也不说感冒也会死人这一事实,单说按照中医思维是没有大病的。“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看看,这样的思维前提下,有大病么?
人体就是阴阳和合的完美整体。当身体还没有明显症状的时候,你已经可以发现蛛丝马迹。比如猝死之人,之前都会有感觉很累、不想工作不想动的时候,这是身体在发出信号,这是如果顺应身体的反应,及时休息恢复,不用吃药看病,自然恢复。如果置之不理,身体像大山一样轰然崩塌,华佗在世也无济于事。这也是扁鹊最后一次见蔡桓公后逃走的原因,扁鹊在大山崩塌前发现了预警,却因为蔡桓公的固执不肯医治,后来知道大山崩塌已无可挽回,神医也治不了死症,所以逃走了。中医就是提早发现身体发出的信号,稍作调整,身体自然恢复。
好中医能看出病人是否是死症,如果是死症,如同蔡桓公,表面没病,却已病入膏肓,那是救不了的。如果不是死症,还有元阳护体,再危重的疾病也有治愈的可能。
听起来好像是说书,实际是有先例的。不说书中记载的若干案例,说说现代一件真实的案例吧。三年前看过一个电视节目,医院一位医生突然腹疼,医院,病因还没有查出,人已经昏迷,靠着营养液吊着一条命。这位医院的大夫,来病床前看望战友,看着自己的战友挣扎在死亡线的边缘,本着死马当活马医,咳咳,不是,是治病救人的原则,开了一副中药,用食道插管灌入腹中,不多时,腹中蠕动,药到病除,这位腹疼医生睁开眼睛。原来是胆总管结石,位置特殊,不能手术,一剂排石的中药,救回一条命。
这是吃药治好的急病,还有针灸更是针到病去。
我的母亲曾犯过西医说的美尼尔氏综合征,头晕目眩,呕吐不停。一位村里的医生进门掏出银针,足三里穴位上行针后,头晕呕吐的症状很快减轻。这些都是中医治疗急病的事实,说明中医不是只能治慢性病,而是可以治疗急病重病的。
如今的中医逐渐沦为养生的辅助手段,比如营养营养身体,手术后调理调理,或者是慢性病慢慢疗,像《红楼梦》里卖膏药的王道士送给宝二爷的“疗妒汤”,慢慢吃着,吃他个百八十年,有没有疗效,终归有一死。
这其中的原因不是中医的没落,而是中医思维的缺失,是传统中医人的缺失。试问一下,全国有几位中医是学过四书五经后学的中医?有几位中医是从小熟读《*帝内经》、《金匮要略》、《伤寒论》等众多医学古籍的?这是沉积在骨子里的东西,不是大学五年的《中医基础理论》能弥补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