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何丽娜通讯员张弛陈冻伢
60岁的李大伯(化名)今年刚退休,平时身体硬朗,爱喝酒吃肉,可最近他总觉得食欲不佳,看到油腻食物就没胃口,饭量只有平时四分之一,几个月下来人消瘦不少。
一天夜里,李大伯突然遭遇莫名腹痛,自行吃了一堆胃药,强忍到天亮,经人推荐,找医院消化内科陈冻伢副主任医师就诊。
李大伯皮肤眼白发*,腹痛,陈主任结合病情和查体情况后立马警觉起来,建议完善腹部B超和CT,“这是胆总管结石伴发急性胆管炎,需立即住院进一步手术。”一听要手术,李大伯瞬间面露难色。
陈主任了解李大伯的内心顾虑,向他介绍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这是一种不开刀也可以取胆管结石的内镜超微创技术。
入院后,陈冻伢主任为李大伯详细制定治疗方案,于第二天进行无痛ERCP术:胆管插管、造影、乳头括约肌切开、扩张、取石网篮取石、球囊清理胆道、鼻胆管留置等一系列取石操作十分顺利,仅耗时20分钟。
ERCP手术中,陈主任在李大伯胃体处发现一片浅凹陷性黏膜病变,临床经验丰富的他在李大伯出院后反复叮嘱,半个月后要再来做个胃镜检查。
半个月后,李大伯如期而至,在放大胃镜精查下,医生果然在李大伯的胃体大弯侧发现了一片状黏膜凹陷,范围约2*3cm,用NBI放大观察发现,此处病变有明显的边界,微血管和微结构都有异常,判断为胃早癌,可以行ESD(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治疗胆总管结石意外发现胃早期癌,李大伯无疑是幸运的,但仍有不少患者因发现较晚,丧失治疗时机。
据国家癌症中心的统计数据,我国每年的新发胃癌已达到了66~68万例,但85%~90%的病例一经诊断往往已处于中晚期,5年生存率低于20%。这是由于消化系统肿瘤发病隐匿,大部分患者早期缺乏典型临床症状,即使有一些小毛病,也往往会被忽视;另一方面,大众缺乏筛查意识,认为只要不痛不痒,就不需要定期检查。
“胃肠镜检查很重要。”陈主任反复强调,通过定期胃肠镜检查,胃癌、食管癌及结直肠癌都是可以在早期被发现的,早期食管癌经治疗后5年生存率达90%以上,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更是高达95-97%。
除常规胃肠镜外,医院消化科已顺利开展染色放大内镜及超声内镜,这些在早癌的诊断、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常规开展ERCP胆总管取石术、胆管支架、胰管支架置入术,超声内镜(EUS)诊断与治疗,消化道早癌筛查与ESD治疗,内镜下息肉摘除术等诊疗技术。
据悉,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是近年来最新兴起的内窥镜下微创治疗手段之一,适用于各种消化道黏膜下良性肿瘤、黏膜的早期癌变以及具有癌变倾向病变的切除治疗,具有不开刀、体表无创口、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势。
很多人好奇,神奇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到底是什么?
通俗点理解,人体的胆胰系统是一种很复杂的管道系统,医生将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降部,找到十二指肠乳头,由活检管道内插入造影导管至乳头开口部,注入造影剂后x线摄片,就可以清晰地从体外看见胰胆管这些复杂的管道,更便于诊疗,相比传统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除检查和诊断胆胰系统疾病以外,ERCP在胆胰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E”并解决以下问题:
1、胆总管结石:通过ERCP可以将结石轻松取出到肠道里,即“口中取石”
2、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经鼻胆管引流、支架置入有效引流出感染的胆汁,迅速降低胆管压力
3、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特别对重症胆源性胰腺炎,及时引流胆汁,可明显降低死亡率
4、晚期壶腹周围癌的减*:引流胆汁,缓解*疸,提高生存质量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