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总管结石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孙诚谊诚心谊切,肝胆相照中华儿女
TUhjnbcbe - 2024/7/14 16:40:00

选题策划 范承玲 ◎本刊记者 宋汉晓

孙诚谊,致公党贵州省委会主委,贵州省人大常委,贵州医科大学副校长、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后指导教授,贵州省核心专家,贵州省创新型人才培养“十层次”人才,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贵州省首批跨世纪人才、贵州省科技创新团队领衔人,中国致公党抗“非典”先进个人,获得中国致公党5·12抗震救灾突出贡献奖,致公党宣传思想理论工作先进个人、致公党社会服务先进个人。

别妻离子去读研

因为三线建设的需要,3岁的时候孙诚谊随父母从东北迁移至贵州生活。因为要开荒建厂,父亲经常忙碌在工地,小小年纪的孙诚谊心想将来一定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年,是自然灾害的最后一年,当时生活太艰辛了。怎么报答呢?当医生吧,最起码可以让父母长寿,还可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年,孙诚谊以优异成绩考入四川医学院(华西医科大学前身)。年毕业后,孙诚谊回到贵州工作。“那个年代大学生太奇缺了,在大家眼中真是‘天之骄子’!华西医科大学本身也是医学名校。工作后的前几年,还感觉所学的知识比当地院校培养的学生要强一些,觉得知识就够用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显感觉到自身的不足,仅仅靠实践明显不够,还需要去学习深造,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工作五年后,孙诚谊报考了上海医科大学的研究生考试。当年进入复试的三人中,其他两名都是来自发达地区,只有孙诚谊是从西部来的。“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真是非常非常的难。”但最终,孙诚谊脱颖而出被学校录取。恰恰这个时候,儿子出生了。

“我记得很清楚,年8月22日孩子出生,8月28日便要求到学校报到,当时非常纠结。这是我面临人生中的第一个抉择。不去读吧,白白浪费掉一次机会,若以后再考可能就没有这样幸运了。去读吧,要别妻离子。”最终在家人的支持下,儿子刚出生6天,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孙诚谊就离开贵州赴上海医科大学硕博连读。

“其实想的很简单,当时贵州还比较落后,医学人才比较匮乏,工作当中,往往因为自己的知识欠缺,发达省份能治好的病人,我们就治不好。更痛心的是,因为病人经济条件不好,不能到发达地区看病,因此就终结了自己的生命。当时就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或者叫理想和抱负吧!我想若能学到更多更先进的医学知识,就能治疗更多的病人,让很多危重病人不用出贵州就能治好病。”

但因为基础知识的不足,实践水平的差距,综合实力的欠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艰辛程度远远比孙诚谊想象困难得多。

“只有补齐自己的短板,只有付出百倍的努力,才能跟上名校的要求。真的要感谢我的导师,他给了我非常大的鼓励和支持。每当有放弃的念头的时候,那种使命和抱负就提醒我,坚持,坚持,再坚持。”

入学后两年间,孙诚谊没白天没黑夜没有假期,天天泡在实验室,饿了请人送食物,困了睡在凳子上。很长一段时间,他的导师张延龄教授直接把饭送到病房。“我的导师本身就是非常知名的教授,他本身就很繁忙,但为了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学习,他每次都会不辞辛劳爬11层的高楼把饭送过来,一送就是很长时间。他的这种爱徒如子的深情,从生活、学习上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我收获最大的就是这种师恩,给了我莫大的精神鼓励和学习动力,让我至今不能忘怀。”

从第二年起,孙诚谊的奖学金都是最高的一等奖学金。本来要读6年,但作为两名提前毕业的学生之一,孙诚谊以优异的成绩提前一年毕业,且他取得成绩令导师欢欣鼓舞。“当时答辩组的老师有吴孟超院士、张证道教授等业界知名专家,几位导师都给予我很高的评价。自己的导师也没想到,我的成绩能超出他的期望值。”

这两年间,孙诚谊甚至一次家门也没回过。当第一次见到儿子时,儿子说什么也不让他抱。当国外和东部许多大学以优厚的条件和一流的科研设备向他抛出“绣球”时,他毅然决然回到了生他养他的贵州。

“可以说是义无反顾,我读研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双手,为欠发达地区的百姓解除病痛,为他们挽救生命,刚更多西部的患者不用出省就能得到高水平的治疗。”至今,90多岁的导师每每提到他,也常常引以为豪。“在我的学生里面,诚谊是最优秀之一,他的医德医术有口皆碑,虽然身在贵州,没有上海的医疗设施好,但他攻克的难关最多,获得的学术成果最多,病人的认可度最高,救的病人也是最多的。”

创新性设计出全国领先的腹腔镜联合电子胆道镜全腔镜下微创“保胆取石术”

“孙氏手术”获得全球认可

年,孙诚谊以优异成绩提前一年从上海医科大学攻读完博士回到贵州,这一干就是20年。

年代初的贵州,只有三个博士。因此,一回去,他便挑起重担。医院外科副主任、外科学教研室副主任、普外科副主任、副教授的职务,迈着年轻的脚步,带领年轻的团队,他又一头扎进手术室。

一天做十几个小时的手术已是常态。“累,但做起手术来可以不吃、不喝、不睡。没找到语言形容这种感觉,只觉得是又救了一个人”。

全世界第一个发现胆囊双括约肌的存在;国内首例3D腹腔镜保胆取石及胆囊切除术;贵州省首例联体婴儿分离术(心脏、肝脏),首例原位肝移植,首例联合血管切除的胰腺癌根治术;全国首例晚期肝癌八刀头氩氦刀超导治疗,首例肝癌冷极射频消融治疗,首例肝癌碘粒子刀组织间放疗、建立贵州临床医学界首个正式的博士后流动站……孙诚谊技术创新的单子很长。

对孙诚谊来说,“首例”“首创”“首个”饱含的更多是艰辛。贵州是西部欠发达地区,无论软件还是硬件的支撑都让创新的道路更显坎坷。

“贵州发展的短板是创新力匮乏,我们要搞出一点成绩,必须比别人付出更大的努力,因此我们不能停歇。虽然辛苦一点,但心里还是甜甜的。”如果说医学的魅力在于创新,他便是为这魅力如痴如醉的人。为了生命的尊严,他志在高端,永不停歇。

他带领团队研究胆管和胰管共同开口的梗阻手术的起因就是看到病人太痛苦了。“这种疾病确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手术将肠子改道后,60厘米的肠子被浪费掉,失去了消化功能。病人承受不了就会死去,活下来的则苟延残喘,几乎丧失了生活劳动能力,没有了生命的尊严。”

为了这个课题,孙诚谊扎进去就是10年,最后却以失败告终,他无奈选择了放弃。然而,他放不下病人。在放弃的日子里,病患者的痛苦就像一个黑色的幽灵,无时无刻不刺激着他,折磨着他。

于是,他又带领团队“捡回来”继续攻关。年,孙诚谊的团队终于拿下了这项技术。并将此技术在北美临床试验中心注册,并以“孙氏手术”命名,获得全球认可。

按照“孙氏手术”,新技术的手术创伤和花费比过去低3倍以上。以前住院需要一个月,现在只需要一个周。最重要的是,病愈后患者恢复了“劳动者的尊严”。前不久,清镇的卢安全专程赶来向孙诚谊致谢。他就是首例接受“孙氏手术”的胆管和胰管共同开口梗阻手术患者。

四年前,这名44岁的农民在妻子和70多岁老母亲的搀扶下走进了贵医的大门。为了治病,连家里唯一的牛都卖了。靠“孙氏手术”战胜病魔后,他重新成为这个9口之家的顶梁柱。买回了牛,他又开始笑对生活。

贵州是全国胆结石最高发的地区,8%—9%的发病率让大约万人承受着胆结石的痛苦。这些年来,孙诚谊将很大的精力放到胆结石研究上。

处理胆结石的常规方法是一切了之。但孙诚谊在坐诊时发现,胆囊切除后,会引起免疫力下降,肠癌的几率增加了4倍,严重的会完全丧失劳动力。

数不清的日日夜夜,他从成千上万个病案中探查规律,寻求突破。孙诚谊独创出的“电子胆道镜联合腹腔镜保胆取石术”,用于临床后获得成功,被赞为“可以给人们好好地看住胆的创举”。

如今,他的团队有家了——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卫生部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中国医师协会临床外科基本技术培训中心、贵州省肝胆胰脾疾病研究所、贵州省肝胆外科临床医学中心、贵州省肝胆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贵州省器官移植中心、贵州省肝胰疾病研究科技创新人才团队、贵州省医学临床重点学科、贵州省外科人才基地……

孙诚谊陆续发表学术论文篇(SCI期刊27篇,总影响因子83.55,核心期刊81篇);出版学术专著15部。共培养硕士研究生近名,博士2名,建立了贵州省首个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培养博士后2名。获省部级奖6项,主持25项省级以上重点科研项目(国家级项目4项);获得国家级专利4项。如今他的很多科研成果,有一些已经超过东部地区,甚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年5月22日,中国工程院公布了 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孙诚谊榜上有名,他也成为贵州首位医学院士候选人。

年医疗救助小队在彭川地震军用机场合影

“把病人从死亡线拉回来,是我最大安慰”

由孙诚谊进行的贵州省首例CT定位胰腺癌癌基因检测,取得了满意效果,为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探索出一条新路。而后,孙诚谊又成功实施了贵州省首例侵犯肝动脉的高位胆管癌的根治性切除手术及贵州省首例原位肝移植。

“医生实际上就是和死神拔河的人,每当看到通过自己的手把病人从死亡线拉回来,让他最珍爱的生命得以延续,就是我最大的安慰。” 近10年来,孙诚谊主持了上万例外科手术,从癌症病魔手中挽救了上千人的生命。

他救助25岁“熊猫血”(RH阴性AB型血)农村妇女杨小英的故事曾轰动一时。年,石阡县汤山镇长得白净斯文的杨小英抱着两岁的女儿走进孙诚谊的特需门诊。杨小英患了原发性肝内胆总管结石,被病痛折磨得连为女儿做饭的力气都没有。没钱住院,孙诚谊带领大家一起捐钱。没人照顾女儿,孙诚谊发动护士们轮流带。

然而,更难的是,杨小英的RH阴性AB型血十分罕见,被称为“熊猫血”,血库里根本没有。孙诚谊第一时间在网上向全球发出稀有血型求助信息。一个月内,顺利获得杨小英的手术用血。手术台上孙诚谊硬生生的把杨小英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至今,孙诚谊仍保持着良好的职业习惯:每天上班,他总要提前赶到,查看病房,准备医嘱;每次查房,他都静静地站在病床前,微笑着与病人交谈;手术前,他会帮助病人摆体位,让病人在麻醉前看到医生;手术中,他都是亲自缝好最后一针;手术后,他总是和护士一起把病人抬上车,到病房交代注意事项……

这些看上去并不起眼的细节,他坚持了20多年。对病人发自内心的尊重,使得每一个病人第一眼见到他,都会感觉这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医生,是一个可以把生命托付的人。

医院的“大牌”,在行政和教学上挑了重担,孙诚谊仍然坚持每周坐诊,每周上手术台:最多的一天,他戴着护腰做了8台。

熟悉孙诚谊的人都说他是条硬汉子,然而,他心中的柔情往往只有病人知道。对待病人,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无论是干部还是农民,在他眼里一律平等。他以圣洁的德行恪守一名医生的操守。

一些从边远农村来看病的农民不知道要挂号,常常就在他办公室门口蹲守,有的还背着小孩。护士长说,每次遇到,孙诚谊再忙都会安排时间去为这些人看病。“肝胆类病是贵州人的高发病,长长队伍里那些农民,来一趟不容易啊。”孙诚谊说。

每天坐诊的专家号一般放30个,孙诚谊却总是不断“突破”。最多的一次,他从早上8点10分开始“粘”在凳子上,一口气看了50个病人,整整6个小时。

盯着农民来省城看病难的问题,孙诚谊在院里率先推出了电话和网上预约,还医院设立了医疗点。“医院的资产都是国家的,吸收了那么多优秀的人才,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让农村病患者享受到公平的医疗服务?”他说。

盯着看病贵的问题,孙诚谊经常去科室的病房走访,时时查病人住院时间有多长,药物费用有没有超标。“农民土里刨点钱不容易,不要乱买药,新农合里一两块钱的药就管用。”孙诚谊在介绍他的新技术时,也不忘开句玩笑:“比过去的要便宜。”

在承担着繁重的科研任务和临床手术工作的同时,孙诚谊把为贵州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医学后续人才视为己任。孙诚谊说:这几年我的另一个心愿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贵州培养更多的学术带头人,形成学术梯队,为我们家乡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硬汉柔情,孙诚谊也曾把自己逼到“命悬一线”的境地。汶川地震时,孙诚谊瞒着家人带队奔赴灾区,遭遇了烈性传染病——气性坏疽。这种病,只要粘上伤口,就可能面临截肢甚至死亡。

担架上那位染上气性坏疽、只有12个小时活头的截肢男子是用直升机运送到他面前的。孙诚谊立即跪在地上开始了手术,不让其他任何人靠前。他甚至没有脱下手套检查一下手上是否有伤口。5个多小时后,当他脱下手套,才看见自己右手那个抬担架时划伤的口子。“如果手套破了……”孙诚谊甚至没有工夫去假设,便又投入下一个抢救。

一个以治病为天职的人,他的爱是发自灵魂的。正是这种发自灵魂的爱,才可以炽热而灿烂地燃烧。

医院相继以年薪万元、业务院长加配房配车等优厚条件挖他过去。最终,他还是依然决然地留了下来。

“贵州的山水养育了我,贵州的发展需要我,作为贵州培养的核心专家,我不能在贵州最需要的时候离开。”孙诚谊说。医乃仁术,无德不立。大医有魂,生生不息。20年来,在手术台上,孙诚谊早已记不清抢救了多少人的生命。这片土地的认可,这片土地的眷恋,让他陶醉,让他心甘情愿继续为之付出……

致力为公报国志

年深秋,医院肝胆外科病房,病床上的陈汉彬突然说:“小伙子,我观察你有一段时间了,加入致公党吧,我做介绍人。”孙诚谊笑笑,礼节性的。对致公党,他一无所知。

但他知道,眼前的这位长者是贵阳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的昆虫学家, 致公党贵州省委会主委。

陈汉彬的病还未确诊,孙诚谊藏着心里的感动,听他继续自信的、滔滔不绝:致公党党史、致公党传统、致公党先辈……

孙诚谊好奇了,他下班后翻阅史料,孙中山、陈炯明、陈其尤……信仰的种子在心里破土。陈汉彬康复出院后,孙诚谊向致公党中央直属贵州省支部提交了入党申请。年11月,孙诚谊加入中国致公党,介绍人陈汉彬。

年,致公党贵州省委成立,36岁的孙诚谊任副主委。后担任政协第八届贵州省委员会常委,第十、十一届全国人代表,第十二届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委员。

孙诚谊说他开始不懂写提案和建议案,只为这一荣誉开心不已。经历时间稍长,发现政协和人大人才济济,是很好的学习平台。随着提案和建议案一个个被采纳,才认识到这是两个展示人民权利最有力的平台。

印象最深的,是年冬天,凝冻自然灾害。产妇出现急腹痛症状,村里唯一的医务人员骨折了却还在接生,急需救援,这是来自贵阳市乌当区百宜乡的求助电话。

路面凝冻,救护车好不容易挪到村里,孙诚谊才发现,自己一样束手无策——断电33天,抢救药品用光, X光机、B超机无法使用…… 病人是救过来了,然而医疗救护暴露的这些问题,触目惊心。不能让悲剧重演。必须调研,拿出方案。孙诚谊开始奔赴于周边各乡镇。意料之中。由于停电,医院连基本的抢救设备——吸痰器也无法使用,医院没有外科医师,手术不能开展,医院由于交通受阻,医疗抢救物资和耗材供应中断……

人命关天。于是,他迅速写出了《关于建立应对突发重大极端气候灾害卫生应急机制的几点建议》,其中特别提到:医院配备简易有效的发电机,配备原始、手动、实用、价廉的医疗抢救设备。

“老了去哪儿?”孙诚谊说,“我们这代人大多数都只有一个孩子,七八十岁后,如果孩子不在身边,生病了谁来照顾?”经过长时间的思考、调研、分析和充分论证,年, 孙诚谊向贵州省人大提出了《关于促进贵州“医养结合”完善健康养老业的建议》,该建议案成为孙志刚省长督办的两个建议案之一。

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药价虚高,食品药品安全,医疗精准扶贫,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医院发展,贵州新医药产业发展,大数据医疗健康云……运输企业行业监管,农民工返乡就业,我国地质遗迹保护,农村土地整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孙诚谊不仅在看病,也在思考;不仅

1
查看完整版本: 孙诚谊诚心谊切,肝胆相照中华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