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刊于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8(3):-.
作者:庄岩田孝东高红桥杨尹默
作者单位:医院外科一病房
作者简介
庄岩,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手术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胆道学组委员、肛肠医师分会肿瘤转移学组委员,中国医疗保健促进会结直肠癌肝转移专业委员会委员、肝脏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软组织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神经内分泌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医院学会胰腺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普外科专科医师分会肝胆胰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兼任《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肝胆外科杂志》《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等杂志编委或通讯编委。
胰腺结石病是慢性胰腺炎诊治过程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病理形式,可简称为胰石病(症)。虽然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不超过1%,但在慢性胰腺炎患者群中却并不少见,其发病率可达50%以上[1]。临床所发现的胰腺结石病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胰管结石和胰腺钙化。前者可称为真性结石,顾名思义,结石常发生于主胰管或主要分支胰管内,是胰腺结石病的常见表现形式(图1a)。中国慢性胰腺炎患
者中约8.5%存在胰管结石,其中约40%仅发生于胰头部[2-3]。后者也称为假性结石,可遍布于主要胰管之外各个部位的胰腺实质中(图1b)。另有分类方式将胰腺结石病按结石在胰腺的发生部位分为4个类型:Ⅰ型位于胰头部,Ⅱ型位于胰体部,Ⅲ型位于胰尾部,Ⅳ型累及全胰腺[4]。此分型方式并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