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肾病”,多数人可能都觉得比较陌生。毕竟,在日常的生活中,更多的只是一句肾虚的调侃。尤其是和其他症状类明显的疾病相比,肾病更显得有些默默无闻。
因为在肾病的初期,几乎并未没有太多明显的症状,病人也往往感觉不到任何病痛,也因此很容易被大家忽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肾病对健康的危害性不强。
很多患者在医院检查时,结果却发现后果已经很严重了,甚至尿*症,乃至于会威胁到生命。
这样说,并未危言耸听。
根据调查发现,我国慢性肾脏病患病率达10.8%,患者人数超过一亿,更可怕的是,在每个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就有一人已经发展成尿*症。而慢性肾脏病的防治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致残致死率增幅排在所有慢病之首。
可以说慢性肾病已经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之后,又一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沉默杀手”。
随着慢性肾病患者人群数量的不断上升,不得不引起所有人的重视。所谓的“慢性肾病”,究竟是怎么回事?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揭开“肾病”的神秘面纱。
如何定义“慢性肾病”?根据《慢性肾脏病筛查诊断及防治指南》,目前国际上对慢性肾脏病的定义是: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3个月;出现肾损伤(蛋白尿、尿沉渣异常、肾小管相关病变、组织学异常、影像学所见结构异常、肾移植病史)及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中任何一项指标,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即可诊断为慢性肾脏病。
由于慢性肾病患病率高、危害大、知晓率低等因素,越来越多人的健康,正受到这一疾病的威胁困扰。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保护好“肾”呢?
虽然肾病的早期症状不是很明显,但是依然能有“蛛丝马迹”,如果能及早发现、及时就医,有助于把对健康的危害降到最低。
慢性肾病前期症状“腰”为腰痛,特别是单侧的持续性腰痛;
“泡”是泡沫尿,尿液经常呈现泡沫状,且久久不散;
“水”为水肿,眼睑浮肿、小腿浮肿持续不能消除;
“夜”是夜尿,经常夜尿2次以上,应该做尿常规检查;
“高”是高血压,血压超过/90mmHg;
“倦”即疲倦,尤其是没有明显诱因的困倦乏力、精神不振。
平时除了要警惕这几个方面的症状外,对于一些特定人群,也需要格外注意。
这些人容易得肾病1高血压患者
答长期患高血压可以造成肾小球缺血硬化,表现为夜尿增多,尿白蛋白排泄增加,严重时就会造成肾功能减退。所以,高血压患者一定要遵医嘱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定期进行肾脏相关检查。
2糖尿病患者
答目前,糖尿病肾病引起的尿*症是每年新进入透析的首要病因。患者表现为水肿、大量蛋白尿、肾功能受损,常有多种合并症,包括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外周血管病变、感染、心脑血管疾病等。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定期检查尿白蛋白/肌酐,以便早期发现肾病征兆,早期干预。
3有慢性肾脏病家族史的人
答有些肾病(如多囊肾)是可以遗传的,有家族聚集倾向。家族中有人患有肾病,自己要提高警惕,定期检查尿常规和肾功能。
4超重和肥胖人群
答没错,肥胖是个让人苦恼的问题,不仅会加重肾脏负担,引起肾小球血流动力学改变,还能引起肥胖相关性肾病。体重超标者一定要检查肾脏病的相关指标。
5有肝炎病史的人
答肝炎可引起乙肝相关性肾炎、丙肝相关性肾炎,要注意筛查病*复制、肝脏功能和尿常规。
6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者
答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体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血管炎等。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容易引发相关疾病的肾病,如狼疮性肾炎等。
7有长期用药史的人
答药物性肾损害在临床上较为普遍,应给予重视。如长期服用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氨基糖甙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以及某些减肥药等,都有可能造成肾小管间质纤维化,长时间、大量服用这些药物要警惕肾功能损伤。
8有肾病病史或早产低体重者
答有肾病病史,或因早产出生时低体重的人,在严重感染、药物过量或急性应激状态下,肾脏受损风险比正常人群要高。有肾结石或前列腺肥大、反复泌尿系感染、因梗阻出现肾盂积水的患者,也是肾病高危人群。
9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
答吸烟、大量饮酒、熬夜、高强度健身+大量蛋白粉、长期使用美白用品、频繁纹身和染发、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有高尿酸血症,以及超过50岁且有多种疾病、有肿瘤病史的人,都有较高患肾脏病的风险。
肾脏作为身体“排*”的器官,与“食”的关系密切,预防慢性肾病,饮食方面也需要格外的重视。
北京优食健康研发出的53°大米品,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餐桌首选主食之一。
53°大米53°是指该大米的升糖指数(GI值)为53,属于低GI食品,升糖指数与荞麦(55)、燕麦(54)、甘薯(54)相当,远远低于普通大米(83)、馒头(88)、白面包(88)。
食用低GI大米后,血糖不会迅速飙升,而是缓慢地降解到血液里,既保证了人对能量的需要,较长时间里没有饥饿感,又能有效地控制血糖的波动。所以,这种米被媒体称为“糖尿病专用米”,也是很好的减肥大米。
点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