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考试报名已经开始了,不知道小伙伴们备考情况怎么样?前面写了经济师、住建部和交通部监理证书取得的历程,本想先写其他的,把一建作为压轴,结果一建呼声最高,加上确实考试临近了,为了能对大家的学习有点帮助,那就满足大家吧。
很多人都知道,“虫虫”从32岁才开始考的,一直考到39岁,才通过考试,不知道这么说是不是能体现学渣本色,给大家增加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呢?跟很多朋友沟通,谈到学习问题,有各种问题、难处,其实深有体会,毕竟当初的学习状态就是那样的,把这些理由说成借口并不为过。记得从年开始,至少到年,每年都报名,每年都没去考,因为根本就没怎么学,也找不到学习的方法。明知道考不过,还去考有什么意义呢,感觉是找虐。
那个时候,跟现在很多跟我沟通的朋友一样的心态,觉得自己出校门的时间太久了,学的东西忘差不多了,也好多年没捧起书了,没有学习的习惯,完全看不进去书,还感觉什么都看不懂。不过每年的某一段时间,总会下定决心,对着教材和课件认真学习一段时间,但坚持不了多久,要么因为懒病犯了,学不进去,要么因为难度太大,越学越没信心。加上工作时不时会很忙,不忙的时候各种应酬,正好是放弃学习的借口,于是,周而复始,白白浪费五次,也就是五年的光阴,现在想想,痛心疾首。我想,这段应该跟很多学不进去的同学情况很相似吧。
不过庆幸的是,工作的瓶颈和生活的压力,促使“虫虫”发奋图强,终于在19年通过一建市*的考试!所以说,人真的都是逼出来的,往往不逼自己一把,你真的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言归正传,浪费的五次机会不可怕,没把时间放在应该做的事情上,最后追悔莫及才是最可怕的。年,6月,终于下定决心,必须要考,报名前就买了教材和课件,开始学习备考。只是那一年,对学习没有技巧,对考试不懂规则,以为拿着教材,看了课件,就必定能通过考试。结果是尽管学了,也尽管考了,但什么没学会,也一科没及格。
之所以把这一年记入到认真备考的年份,是因为这一年是第一次完整的把教材和课件看完了一次,也尝试了各种的方法,包括所谓的一本通、红宝书、蓝宝书、真题、模拟题、预测题,所有能做的能找到的,我全部尝试了,三个多月,踏踏实实的学习了,也考试了。感受了考场的氛围和平时的学习是截然不同的,或许有些人大场面见得多,干什么都没紧张感。但我实在做不到,特别是第一次参加考试的时候,十来年没参加这种级别的考试,又特别想通过,越是这样越容易紧张。虽说一建真题重复率很低,但是很多题只是换了种形式或表达方式,因为紧张这些眼熟的题居然答不出来,就像放在嘴边却吃不到的东西一样,很是无力感。没学习好确实是一方面,但当时紧张绝对占主导因素。
考完后,还是懵圈的状态,根本不知道自己考得很差,回来还趁着些许记忆到处找答案去对,其实这样很不好,会影响到下一科准备,虽说两天考四科,间隔时间很短,但这个时间确实很宝贵,在后面的考试中,我学会了不到考试不进考场的技巧,抓紧一切时间看书,那个时候的看进去的记忆真的很深刻。还有一点,不论你上一科考得如何,已经成定局了,你做什么也改变不了什么,所以索性就不要再去想了。另外那年还疑似泄题,前一天晚上,网上到处都有原题泄出(各大门户网站、专业群到处都有),我只觉得学习考试都应该是孤独的,两耳不闻窗外事才是真理,于是完美错过了这些,由于没看到,所以无法验证这件事情的真伪。
所以建这些群也有这方面的意思,有谁看到了新的消息,在群里互通有无,有时候还是很重要的。当然,这绝不是主要目的,毕竟现在监考越来越严格,即便你得到相关消息,做好了准备,也有技术手段进行甄别。不过即使不把这个作为主要目的,目前来看,群的学习氛围真的还是不错的,对教材的学习,题型的研究,甚至考题的预判,都还是达到一定水平,很具有参考意义的。
说回考试,经过三个多月的学习和一次全挂的考试,从开始到现在,一直没觉得亏了,因为参加这次考试的经验对后面的考试意义深远,好歹总结了很多的经验,并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制定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具体来说,就是发现自己韧性很强,能适应高强度的学习方式,平均每天至少能学习6~8个小时,不工作的时候甚至翻倍,就那么坐着不停的学。有的同学年初就能开始学习,一直坚持到考试,但是我不行,无法忍受周期很长的学习,一方面是学习周期拉得过长,对我来说容易忘记,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担心在边玩边学的过程中,偏离了重心。有工作在身,也不允许。所以,我只适合三个月以内的高强度学习,通过各种方式,强制性记忆。
当然,这种方式也有弊端,高强度学习容易让人崩溃,在经济师一文中提到,考完试吐了很长时间。另外高强度学习,记得快,考完试忘得也快,如果没有通过考试,第二年几乎又要重新学过。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对身体摧残特别严重,这不是危言耸听,每天几个小时到十几个小时的学习,一个姿势不动,时间长了,思维和目光都是呆滞的,身体各项机能都会退化,颈椎痛、肩周痛、屁股痛都算不得什么,我在两年多的学习考试中,不仅收获了几本证书,还获得右肾结石。
所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才是最重要的!先想想自己是什么样的性格,能吃什么样的苦,毕竟学习过程都是痛苦的,不论你选择那种学习方式。想拿证却又不想学习也不愿意吃苦,注定事与愿违。
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把周期拉长,具体自己推算,强度低很多,也能记住知识,使其变成自己的,毕竟工作中也确实用得上这些知识。具体做法就是按至少个小时有效学习时长去推(四科零基础),比如天,也就是五个月,每天四个小时。
具体分配情况:经济小时(看书40小时,刷题50小时,啃重难点、记背10小时),法规小时(时间分配同经济),管理小时(看书70小时,刷题70小时,啃重难点、记背20小时),实务小时(看书小时,刷题50小时,啃重难点、记背30小时,学习答题技巧和语言组织能力10小时)。
之所以如此分配,是“虫虫”经过很细的计算和演练得出来的。不要觉得时间很多很够用,具体会在每科的内容中进行说明。当然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是不一样的,所以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对于参加过考试的人更可以大幅缩减。
另外,根据对比和分析,摒弃了所有参考书、资料,以教材为主,以教材为中心,以教材为重点,辅以刷题软件、网校课件,作为学习三件套,收集整理记忆点,自己做笔记。很多学习辅助资料,例如XX一本通、X宝书之类的,你多看几次教材之后,会发现,这些只是去掉教材一些废话,把所谓的重点集中到一起,殊不知,删减的内容有的是铺垫作用,便于基础薄弱的考生理解,没有这些废话,根本理解不了,连理解都理解不了,死记硬背如何通过考试?另外,对于基础很强的考生,无需多说,自然自动滤掉这些内容。再者,既然是汇编、精编,自然会把很多觉得不重要的内容删减掉,这是很主观的,删减哪些取决于编者的水平和感觉,这是很不靠谱的。就算能覆盖80%考点,试问考生能记住书里的80%吗?如果能,也仅刚刚及格,如果达不到,结果就可想而知了。这也是为什么组织团购教材时,只组织了官方教材、习题和真题的原因。能把教材认真学好就不错了,哪还有精力去看那些资料,从没听说仅仅通过那些辅助资料能通过考试,所以,何必去浪费那些钱呢?
说回到自己,做好计划和准备后,在年的7月初,完成报名后,开始按既定计划开始学习,这次的学习很系统,也更认真,几乎推掉了一切其他活动,连工作都能推则推,真的是很艰苦,好在做好了心理准备,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每天会把所有工作之外的时间拿出来学习,连蹲个厕所,都拿着小纸条在记和背,说记不住那是假的,开始我也觉得自己记忆力退化很多,记不住,但背的次数多了,做题遇到的次数多了,自然也就记住了,对于公共课来说就是这样,除公式外,并不需要你一字不差的背下来,但很多概念性的东西,之所以要背,是只有背过之后,你才能更好的掌握,比如说管理中几个编制工作程序、组织结构的职能等,是真的需要背的。而实务则需要更详细的记下来,没准你看到的考题正是你背下来的东西。
当时学得很认真,也坚持了下来,到了考试的时候,就比较轻松了,也学会了估分,每一科分数大概成绩没出考场就知道了,考完也不再去纠结考了多少分,更不会浪费时间找题对答案。公共课很清楚,肯定是能及格的,而实务,有些状况,可能是红牛喝多了,也可能是紧张了,途中去拉了一次肚子,人很不舒服,考完回到家状态都不好,但还是第一次完整的答完所有题,这么说是因为17年的书都没看完,肚子里确实没货,不要觉得几乎裸考能拿这个分数很厉害,其实很多像我这样干工程很久的人都能拿到这个分数,难就难在如何提高这一二十分!
由于实务花了四个小时勉强答完,只能在回家后进行整理估分,觉得自己如果能通过不会超过三分,如果不及格也不超过五分,最终,很遗憾,差了三分。
其实查到成绩后,只觉得很遗憾,并没有十分难过什么的,可能心大,也可能是早有心理准备,只想着再考一年便是了。
于是年,在完成报名后,又开始了一建的学习,这次依然是两个月,不想再考一次四科了,便开始了紧张的学习,具体就是先把自己弄紧张起来,抓紧时间学习,认真看了三次书,也看了好几个网校的课件,包括各种刷题,找各种资料。按照正常的学习安排,时间其实很充裕,却是自己把自己弄得太紧张了,在学得差不多了,就开始看其他的信息,有时候信息过多过杂并不是好事。
通过同事和网上的各类信息,从来不信押题的自己,居然*使神差的买了一份押题,所谓的押题,就是卖家帮你收集泄题信息,特别是实务,如果有泄题,第一时间发给你,言外之意,就是没有的话,买家自认运气不好。另外也赠送一些押题资料,比如某些机构和个人的预测押题。先不说泄题,说实在的,通过这次买押题,才知道押题是多么的不靠谱,一题没押中,从侧面也体现了这类考试的命题专家组是多少的牛逼,运气再好再厉害,能押中五分十分的题,花时间去记那么多,还不如老老实实的看看书,能多记点就多记点。
再说泄题,更多的还是抱着17年泄题的侥幸,本来是抱着花点钱买个可能性,增加点机会。没想到的是,紧张过头了,考前十天已经再也看不进去书了,连课件都看不进去了,看了那么多次,想吐。于是,每天都在刷新手机,希望能看到泄题的信息,然而,直到进考场的前一刻,都没有任何动静。
我在付款前也被告知可能不会泄题,自己也很清楚,不能指望泄题。可是越到后面越紧张,紧张到什么都看不进去,特别临考前三天,这么重要的时间,却被完全浪费了,连晚上睡觉都失眠,那种焦虑的情绪怎么都调节不了,刷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