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藏高原东部、四川北部的黑水县的高山峡谷中,有一个名叫卡龙沟的地方,那里有一个“仙女池”,据说池水清澈,但不能直接饮用。而且,池水看起来五颜六色,异常鲜艳。
在卡龙沟海拔较高的地方,人们发现了一个梯田状的水池。水下是钙华群,岩溶水从上往下流,遇到地面的凸起,水体变薄,二氧化碳溢出,碳酸钙沉积,逐级展开,便形成台阶状。而且水体看起来五颜六色,原来这就是人们说的“仙女池”。
那池水怎么看起来是五颜六色呢?原来与苔藓有关。这里的湿度和光照适合苔藓的生长,而且苔藓会消耗二氧化碳,进而促进碳酸钙的沉积。在这片水池中,长者苔藓的部分为绿色,坡面有水区为*色,干水区为白色,加上阳光的照射,整个水池便五颜六色,异常艳丽。而且经测定,发现水中的钙镁离子含量高,如果直接饮用,会引起体内结石,甚至中*。
至此,“仙女池”的神秘面纱就解开了。除了“仙女池”,还有一个地理现象就“仙女圈”
仙女圈,是指一些在草地中裸露的圆片状地块,其中一部分有直升机升降坪大小,并且周围被高高的野草环绕,在非洲南部纳米比亚的荒漠草原中,存在数以万计的仙女圈。
那仙女圈是如何形成的呢?仙女圈的形成拥有各种解释,包括认为它是由蚂蚁、白蚁,甚至是从地里渗透出导致杂草死亡的气体等等。如白蚁理论:年3月,德国汉堡大学的生物学家诺伯特·尤尔根斯宣称发现了仙女圈的白蚁理论的证据。他发现沙蚁殖民地几乎总是位于仙女圈的中央,在那里泥土潮湿度日益增加。他推断称白蚁以草根为食,杀死了吸取泥土水分的植物,随后在干旱季节吸取产生的圆形缺口里的水分。
还有如植物竞争引起:年9月的一项研究表明,这些仙女圈可能是植物之间地下资源竞争的自然结果。纳米布沙漠的草地最初是同质的,但稀缺的雨水和营养物质匮乏的泥土导致草类之间激烈的竞争,这项最新研究这样解释道。强劲的草吸收了泥土里所有的水和营养物质,导致它们相对弱的邻居死亡并留下一个贫瘠的缺口。
随着竞争的持续发生,这种植被缺口开始扩张,无草地区域成为营养物质和水的“蓄水池”。拥有了额外的资源,更大的草物种能够扎根在这些缺口的外围,稳定的仙女圈开始形成和发展。这个理论考虑了仙女圈的所有特征,包括较高的草物种的存在,还没有任何解释仙女圈的理论做到这一点。
研究发现第二种说法更为可靠,因为有的地方并无白蚁活动的迹象。此外还发现圆圈上的植物在圈内一侧的根往往大于圈外的一侧,这意味着植物特地把根置于圈内,试图争夺地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