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火车站内。
一位老人站在人山人海的售票厅。
突然,他从前面大妈的手中抢走一张百元钞票。
趁还没被发现,他拿出水果刀,笑着对大妈说:
“你喊抢劫。”
大妈回过头,看到一位瘦骨嶙峋的老人站在身后。
她低声说了句,“神经病。”
本来想把元抢回来,但看到他手里的刀,只好自认倒霉。
老人很失望,灰溜溜地离开售票厅。
这位老人叫付达信。
当时是年9月,他69岁。
在售票厅外绕了几圈,他决定再一次“抢劫”。
这次的抢劫对象,是女大学生小芳。
“把包给我。”付达信跟在小芳后面喊了几声。
小芳以为是幻听,没有理会。
就在这时,小芳的双肩包被扯落到手臂上。
她使劲拽着自己的包不放,付达信却拼命往自己怀里拉。
两人争执了一会,付达信由于年事已高,体力渐渐不支。
就在快撑不住时,他想起自己兜里的水果刀。
他再次拿出水果刀,让小芳喊抢劫。
小芳果真喊来警察。
付达信终于长叹一口气,心满意足地笑了。
经相关部门鉴定,小芳被抢的包,和包里各种物品,加起来价值多元。
年11月,付达信被认定是“犯罪未遂”。
接受审讯时,他认罪态度很好。
民警表示:
“我没见过这么配合的罪犯。”
但令民警不解的是,他要求把罪行写严重些,希望能多判几年。
最终,被判有期徒刑2年,处元罚金。
他觉得判太轻了,一度哀求法官:
“您再好好审审吧,判得太轻了。”
一般情况下,没有人想去坐牢。
可他不仅想坐牢,还想多坐几年。
对于接下来的监狱生活,他更是满怀期待。
对付达信而言,监狱生活非常幸福。
首先是不愁吃喝。
他很喜欢吃馒头,一看到馒头,就开心得像个孩子。
监狱里一日三餐都有肉。
他总是一点点地嚼,生怕把肉吃完。
在狱友看来,他很能吃。
别人吃不完的菜,他一一“代劳”。
短短三个月时间,他竟然胖了10斤。
过了一段时间,他被转到另一所监狱服刑。
那里吃得更好了。
不仅有肉有馒头,还有各种各样的汤。
春节时候,还会有甜酒冲鸡蛋。
这些食物,是付达信在此之前都吃不到的。
其次是生活用品一应俱全。
监狱会给犯人们发夏服、春秋服、冬装和鞋子。
还有凉席、床单、被套、热水瓶和杯子等等。
更不可思议的是,付达信还享受到了免费的医疗保健。
在监狱里,他做了人生的第一次体检。
但被检查出来“脑血管硬化、骨质增生、双肾结石、前列腺炎。”
医院救治。
他说:
“他们扶着我,
从来都没大声呵斥我。
头一回体会到被关心的感觉。”
如果平时身体不舒服,也会有专门医生去给他就诊。
在这里,付达信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
他格外珍惜这段时间。
每天都可以在规定范围内随意溜达。
读书、看报,或者跟狱友下棋。
他总希望时间能慢一些,再慢一些。
可天不遂人愿。
付达信服刑一年半后,被告知将减刑半年。
年3月,他出狱了。
出狱后,他被安排到湖南衡阳的一所敬老院。
他并没有为得到自由而高兴。
他坦言:
“这里的生活比不上监狱。
我怀念那段铁窗生涯的日子。”
当回忆起自己的70岁生日,依然很开心。
他说:
“搞点鸡蛋、蜡烛、面条,
他们就为我祝寿。
以前我一个人从来没有过生日。”
在敬老院里,他经常会跟其他老人聊起抢劫一事。
老人问他:“你为什么要抢劫?”
他总笑着说:
“我也害怕过,
拿出削苹果的刀时都手抖。
但没有办法,
走到那一步也是万不得已。”
他的背后,到底藏了哪些秘密?
这得从那些陈年往事说起。
付达信,来自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灵官村。
家里一共4个孩子,他排行第四。
大哥做了上门女婿,姐姐远嫁,他和二哥留在村里。
后来二哥也成家了,仅剩他一直未婚。
他的一生似浮萍,漂泊不定。
尽管拼尽全力,可命运依然没有饶过他。
年少时,他成绩优异,考上县里的中学。
那所中学是免费的。
上午读书,下午劳动。
但才读了一年,学校突然停办。
他只好回家。
刚好碰上“招工期”,只要有户口即可应聘。
可他户口还在学校,没来得及转回来,就这样错过招工。
当时是年,摆在他面前只有两个选择:
在家务农,或外出打工。
他心想:“趁年轻,还可以去外面折腾几年。”
凭着一腔热血,付达信正式开始打工之旅。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他在云南,养过6年鸭子。
最终,鸭子被别人*死了。
他辗转去到广东、广西,干一切能干的活。
为了活下去,不怕吃苦不敢喊累。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身体也逐渐出现各种毛病。
无奈之下,他只好回到村里。
自己无依无靠,回村里要怎么谋生呢?
这是一大难题。
当看到有些村民经常会挑东西去集市上卖,他也想试试。
于是在附近批发一些烤烟、干鱼和虾子等等,挑去卖。
可由于年纪大,腿脚不方便,他跟不上村民们的步伐。
一天下来,他只能挣到两三块钱。
有时候,东西卖不完,还要亏本,入不敷出。
渐渐地,卖东西这条路坚持不下去了。
那接下来又该何去何从?
务农?不太现实,根本干不动农活。
况且他把村里分的土地都退回去了。
真正到了举步维艰的时刻。
他想到一个办法,向民*局求助。
也就在这时,他才知道自己是五保户,可以领补助。
他所在的县,有一万个这样的老人。
他们大多数都是处于无人照顾的状态。
从年起,这类老人可以领到一年元的补助。
到了年,由元涨到元。
平均下来每天1.6元。
付达信说:
“我们这里米1.5元一斤,
肉13元一斤。
1.6元,
你说能吃啥?”
而这,还不是最令人心酸的。
村里要给每户人安装电表通电,费用是元。
他拿不出钱,只好选择不装电表。
从那以后,每到晚上,他家都是黑乎乎的,因为没有电。
有急事的时候就点下蜡烛。
但也极少点,他表示:
“那东西太贵,比吃饭还贵。”
年那年,付达信69岁。
出于同情,村民给他指出一条“谋生路”——收废品。
在村民的带领下,他去到广西。
可3天时间下来,他一点废品都没收到。
身体也不允许他一直蹬三轮车。
此“路”行不通,他再一次灰溜溜逃回家。
生活已经把他活生生逼到“悬崖”边上。
绝望之际,他突然想起,曾在报纸上看过一则新闻:
“一个病人为了治病,犯罪入狱,后来民警带他去看病。”
于是,他决定长途跋涉到北京“抢劫”。
他拿着兜里仅剩的钱去买火车票。
由于钱不够,他只能辗转几趟车。
没钱买票,只能就地捡废品卖钱。
他用了整整10天,才从湖南来到北京,
站在北京站前,他神色紧张,全身冒冷汗。
一是怕“抢劫”失败,二是他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了。
幸好,“抢”了两次,终于如愿以偿。
毫不夸张地说,在监狱里的一年半,是他一生中最快活的日子。
以至于出狱后,面对记者的采访,他不断重复着一句话:
“我不想减刑。”
住进当地的敬老院没多久,他就搬出来了。
被问及搬出敬老院的原因,他说:
“人病了,
没人招呼。
自己下不了楼,
找人到楼下打一壶开水、打一碗饭,
没两三块钱就没人肯帮忙打。”
但以后何以为家,再次让他黯然失色。
庆幸的是,相关*策来得很及时。
据农村危房改造*策:
“分散供养的特困老人,可按照相关程序申请建房。”
基于这项*策,付达信才能在侄子家后面建一栋小平房。
总费用将近10万元,一部分是*府补贴,其余由他侄子出。
新房建好后,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好转。
如今,算上养老金和特困补助,他每月能拿到0元补贴。
0元,对别人来说可能仅是小钱,可对付达信来说,是一笔巨款。
前段时间,记者去探望他。
他笑着跟记者说,“我现在自由了,想吃什么就可以吃什么。”
他永远想不到,有生之年还能享受到这样的生活。
年,他已经82岁。
他表示,自己已经开始为身后事做打算。
“花30元拍了一张照片,
用相框裱起来。”
另外,他还口述了一份遗嘱,打印出来。
在遗嘱里,他特别嘱咐:
“为了省钱,
办丧事不准请道士念经,
不准唱夜歌,
不准烧纸屋,
不准用高级香烟。
但要请当地最好的渔鼓班子唱两晚。
这是当地一种曲艺,
多在红白喜事场合演唱。
一辈子最后一次,
希望给人家看看我的故事。
尤其是在北京站抢劫的经历。”
再回首这一生,付达信用了四个字评价自己:碌碌无为。
没书读时,错过招工。
忙碌了大半辈子,没有积蓄。
逃回家乡后,才发现自己什么也干不了。
到头来,无妻无子,一生孤独。
好在,晚年的安稳生活给予他一点点慰藉。
对于当下,他说:
“活一天算一天,希望能够保持生活自理能力。”
欧·亨利的短篇小说《警察与赞美诗》,里面讲到一个流浪汉故意犯罪,只为了去监狱过冬。
这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
就像付达信的“入狱养老”,很难想象这是老无所依的结局。
可偏偏在现实中上演。
曾有个律师发表了他对“入狱养老”的看法。
“在法治国家,
无论主观动机如何,
犯罪都应得到惩治,
抢劫为了反映问题、养老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也是永远不能被原谅的。”
的确,犯罪就是要被惩罚。
但比犯罪更深层次的是,其背后的悲剧。
付达信可能是为数不多的特殊例子。
但不能否认,他曾为生活拼尽全力。
直到最后走投无路。
入狱养老,是无奈之举,更多的是心酸。
随着社会老龄化加速,我国老年人口比重加速上升。
据中国民*部数据显示:
“十四五”期间,
中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
进入中度老龄化。
在老龄化日益加重的当下,养老问题更要重视起来。
当下,很多人都热衷于娱乐圈。
今天谁恋爱,明天谁离婚,一天到晚捧着手机看八卦,津津有味,却很少有人知道:
付达信为什么要抢劫入狱?
抢劫之前,他经历了怎样的绝望?
没有人关心。
监狱,对别人来说,是束缚。
但对他而言,能满足对“好生活”的全部想象。
作者:凌一